绝大多数绿茶,都是绿色的,为什么有些茶不绿?
比如说为人熟知的安吉白茶,鲜叶近白色,再比如说黄金芽,黄得很明显,少有绿意。
其实这都是白化变异现象。
白化,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,对于一个物种而言又是偶发的退化或返祖现象。
对动物来说,白化一般不算好事,因为往往伴随着其他不利因素,让原本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。
而茶树的白化变异,好处却不少。
敏感的白化茶
白化茶,是指因遗传因素或者外界因素影响,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较少、芽叶色泽趋向白色的茶树。
简而言之,芽叶会变白。
按照白化的生态依赖性,分为两大变型:生态敏感型、生态不敏感型。
生态不敏感型:
这种白化茶个性十足,内心强大,不为外物所动,管你外界气温是高是低,光照是强是弱,就是要变,不光变白,白、黄、绿三色还能镶嵌在同一片叶子上!
生态敏感型:
这种白化茶心有所好,遇到喜欢的光照或温度,喜形于色,芽叶变白。
偏爱特定光照的叫光照敏感型,偏爱特定温度的叫温度敏感型,温度敏感型又分高温型和低温型。
高温敏感型白化茶:不乖,暂时没用
春茶后期和夏秋季气温上升到 25℃以上,或持续高温时,高温敏感型茶树的芽叶会变白,随着气温下降,它又会渐渐绿回去。
茶学家观察了10多个高温敏感型单株,第二年夏天,只有1个单株返白。
变异性状极不稳定,性情怪异,难以揣摩,没有代表品种, 暂时没什么用。
低温敏感型白化茶:乖巧,深受欢迎
早春时,低温敏感型茶树萌发的芽叶会变白,并保持一段时间。
这种白化茶性情平稳,容易揣摩,利用价值大,茶学家和爱茶人士都喜欢。
安吉白茶的树种,即白叶1号是其典范,当气温低于20℃时,芽叶变白,气温回升到22℃以上,约两周后,白化芽叶开始返绿。
返绿过程不可逆转,即使倒春寒,气温降低了,也不会再变白,毕竟乖孩子也有脾气。
光照敏感型茶树:变白?不,要变黄
光照敏感型茶树喜欢阳光,达到喜欢的光照强度之后,芽叶才愿意变白,不然就绿着。
它的白化特性比低温敏感型茶树更稳定, 白化颜色也不同,是黄色系的,其中的模范品种是黄金芽。
光照增强,黄金芽的芽叶白化程度加深,阳光越强它越黄,而且黄得久,持续2~3 个季节。
我白了,我黄了,你们更爱了
变白、变黄为什么受到茶学家和茶客喜欢?
因为白得有内含,黄得有品质。
不信来比比。
比氨基酸,常规茶树鲜叶的氨基酸含量在1%~4%之间,光照敏感型白化茶达到了5.44%,低温敏感型白化茶达到了7%。
比茶多酚,常规茶树鲜叶茶多酚含量在18%~36%之间,光照敏感型白化茶不到20%,低温敏感型白化茶不到17%。
以上低温敏感型含量,是安吉白茶、四明雪芽和千年雪三个品种的平均含量;光照敏感型含量,是黄金芽、御金香、金光等七个品种的平均含量;个别白化品种含量更高!
更多的氨基酸,更少的茶多酚,意味着酚氨比更低。
酚氨比低的鲜叶非常适合做绿茶,滋味更甘爽,涩味更淡,尤其受年轻人喜欢,与咖啡对垒,白化茶可以打头阵。
白化茶不止于喝,以后说不定能下饭!
白叶1号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,黄金芽也推广到了各大茶区,不难买到。
现在还只是喝白化茶,以后说不定可以炒一炒,装盘,端上桌当菜吃。
因为白化茶的氨基酸含量高、可溶性糖含量高、茶多酚含量低、持嫩性好,这些优质的品质表明,它有成为木质蔬菜的潜质,美味又健康。
那些平常喜欢嚼茶叶的老茶客有福了,说不定可以多下一碗饭。
俗话说得好,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,白化茶里也有异类——白鸡冠!
没错,就是武夷四大名丛中的那个白鸡冠,酚氨比高达22,绿茶圈里留不下它,只能另谋高就,做乌龙茶了。
不知道有没有喜欢嚼乌龙茶叶底的老茶客,想来滋味一言难尽吧……
来源:网络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